人民幣跌勢未止 分析指逆週期因子重出江湖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3/06/28 12:17

最後更新: 2023/06/28 14:26

分享:

分享:

昨日(27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較上一日下調42點子,強於市場預期。《華爾街日報》引述分析稱,人行昨日可能在中間價報價模型中重新引入了「逆週期因子」。目前人行還沒有官宣。

週二人民幣中間價高於許多市場參與者的預期,不能完全用美元的整體走勢來解釋。滙豐(HSBC)外匯策略師陳敬陽表示,人們由此猜測,人行可能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中重新引入了逆週期因子。

澳新銀行(ANZ)亞洲研究主管Khoon Goh表示,如果人行週二使用了逆週期因子,這可能是一個訊號,表明中國政府希望能遏制住人民幣的跌勢。

知識庫:什麼是逆週期因子?

逆週期因子是人行用來穩定匯率的一項工具,首次亮相於2017年5月底,外匯市場自律機制核心成員基於市場化原則,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由原來的「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調整為「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週期因子」。

2020年二季度後,在全球疫情肆虐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率先企穩,人民幣匯率重新走上升值通道,當年10月下旬,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發布公告稱,在中國外匯市場運行平穩、國際收支趨於平衡、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雙向浮動、彈性增強的情況下,逆週期因子淡出使用。

人行上一次動用這一工具是在去年11月,當時在岸人民幣跌至7.3左右。

責任編輯:尹航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china.hket.com 中國頻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